市疾控中心主要承担着全市疾病预防与控制、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健康危害因素的检测与评价、健康教育与促进等职能,与百姓健康息息相关。2016年,市疾控中心以保护人民健康为己任,疾病防控整体水平不断提升,特别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重点疾病防控实验室检验检测能力、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能力得到全面加强。
不断提升卫生应急处置能力
为全面做好全市传染病防控,市疾控中心坚持“预防为主,平战结合”方针,不断提升卫生应急处置能力,从人员、技术、物资等方面储备力量保障百姓安康。目前,全市31家医疗卫生机构,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开展疫情监测,确保传染病疫情早发现、早处置、早控制。
“中心组建了全市应急处置专家组和机动队,完善预案体系与各类应急物资。近些年来,我们科学、快速、有效处置了非典、甲型H1N1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多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据市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每逢季节变更,市疾控中心就会提前部署,关口前移,全面开展健康教育、免疫接种、培训演练、监测预警、物资储备等相关防控工作,最大限度降低传染病疫情爆发风险;一旦发生,能够确保及时有效开展应急处置,保障广大群众身体健康。
此外,中心免疫规划工作扎实推进,全力打造免疫屏障。全市32家预防接种单位共58个监测点安装瑞安市疫苗冷链仓储管理系统,实施自动冷链温度监测管理、疫苗出入库管理;推广预防接种单位小豆苗APP,使预防接种单位有信息发布平台,方便宣教,方便家长做好接种预约。2016年,疫苗累计接种129643剂次,疫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抓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建设,实施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共查验托幼机构311所,调查率100%,对未种、无证儿童进行了补种、补证。
有效控制慢性病发病趋势
疾控机构的核心职能之一就是监测,以及由监测延伸出来的评价和政策建设。近年来,市疾控中心继续巩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综合利用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查体数据、医疗机构电子病历信息,提高数据的采集效率,主要完成了全人群死因报告,恶性肿瘤发病报告,脑卒中、冠心病发病报告,并出具危害居民健康的疾病种类及排序、居民人均期望寿命等相应的分析报告,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2016年,疾控中心成立糖尿病精品化自我管理小组,配合市中医院开展糖尿病患者疾病谱构成研究调查,筹备开展2016年瑞安市居民健康状况和慢性病流行病学基线调查等项目,规范开展社区指导,提高工作质量。
多举措助力“食安”建设
食品安全关乎民生大计。近年来,市疾控中心加大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食源性疾病监测力度,今年完成135例省级特定病原和有害因素的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自主监测样品10类616份样品,同时对样品进行标准评价、及结果分析并上报市食安办。
中心全力做好水质监测工作,分别对市水务集团所属水厂与云周水厂、市政供水管网末梢水监测点、农民饮用水工程水质进行监测,共计171份样品。全力抓好全市学校卫生工作状况,认真抓好在校学生的传染病防治和学生营养餐监测工作;加强生活饮用水的水质监测,确保饮用水的水质安全。
同时,突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宣传动员群众积极参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全年开展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世界无烟日等宣传日活动等,举办健康教育专题讲座23场,并协助基层举办各类讲座214场,乡镇覆盖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