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月10日,市环保局排查出存在“无环保措施”的经营场所4005家,其中关闭取缔2656家,限期整改741家,停产整改9家。目前已整改到位的经营场所共计3139家,立案96起,行政处罚金额达217.7万元,提前完成2017年1月底小作坊整治完成率达100%的工作目标,交出圆满的环保年终答卷。
开展“瑞剑I号”,克难攻坚有实招
去年,市环保局响应温州市局要求,制定了“瑞剑I号”行动方案,明确检查重点为全市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管理状况和全市金属表面处理、线路板、移膜革等七大重点行业企业,通过执法检查来督促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正常运行,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据了解,该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1170人次,检查工业企业数28家,发放限期整改通知书15份,立案19件,罚款39.4万元。
执法之路道阻且长,市环保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针对性方案,拔钉清障。
环保湖岭所监察人员在排查中发现,贾岙村某工艺品厂未取得排污许可证,违法排放生产废水,但该厂负责人对监察人员的多次劝告置若罔闻。去年12月9日,该所在当地政府牵头下,多部门联动,对该工艺品厂进行查封,并移交公安机关立案查处,对该厂负责人实施12天的行政拘留。
“摇号”抽查,“双随机”执法保阳光
市环保局不仅让执法“剑鞘”更有力,还将执法“晒”在阳光下,双随机抽查制度即是其创新举措。
去年6月21日,市环保局邀请市纪委、市民监督团全程参与,组织开展首次双随机执法检查,分4组对16家重污染企业进行随机检查,有力震慑违法排污行为。今年11月,市环保局建立并完善抽查企业名单动态信息库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启动电脑摇号的“双随机”环境执法,对随机抽取的全市50家排污企业进行突击检查,对其中13家涉水企业进行水样采集并送检。
“双随机执法有效解决了过去检查中的乱象,保障执法的透明化、公正化。”市环保局负责人说。
据悉,去年以来,市环保局共组织开展“双随机”检查13次,检查企业424家,对其中5家企业进行立案查处。
重视转型,夜间执法防“躲猫猫”
强有力的执法震慑了一大批非法排污企业,但也有部分企业心存侥幸,避开执法时间,选择晚上偷排。为全面打击这类违法行为,市环保局推出夜间执法,防止非法排污企业“躲猫猫”。
有破亦有立,环保执法的初衷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此,市环保局高度重视产业转型升级,将塘下汽摩配等特殊产业作为重点调查研究对象,向塘下镇政府提出了建立汽摩配加工业集聚区的整治建议。在双方的紧密配合协作下,塘下镇计划将新渎村一号、二号地块拆违腾空的土地打造成为500亩的汽车文化创意园。
同时,市环保局“内外兼修”,通过简化审批流程、开展“互联网+”审批服务、为技术评估买单等全面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帮助无环保措施的“四无”单位规范生产、绿色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