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望街道新桥头村有一栋二层老屋,建成已有51年。近日,屋主林先生和亲戚们商量着要拆旧盖新,没想到一聊之下,发现这栋老屋有些特别——很可能是瑞安历史上第一栋钢筋水泥建筑,建筑方式非常独特:钢筋水泥的梁、柱,采用的却是木材的榫卯连接方式。林先生一家有点拿不定主意,不知道这座房子算不算文物、有没有历史价值?
50年前木材短缺 老屋原是“试验品”
这栋老房位于村中的方家路12号,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外观看起来挺普通,进去一看,有柱有梁,屋顶的架构和常见的木质房屋很像,不同的是,所有的梁、柱等主要结构都是水泥做的。
“这种钢筋水泥材料、传统木屋结构,是半个世纪前瑞安的创举。”60多岁的林峰平是林先生的堂兄,这栋老屋曾是他和林先生两家住的。
林峰平回忆说,1966年,族里长辈们想要盖间新房,可是手头没有太多的钱。正好林家有位亲戚在当时的瑞安建筑公司工作,听说后就来找林峰平的父亲商量,能不能在林家做一场“建筑试验”——用水泥盖房子?
原来,上世纪60年代初期,经过“大炼钢铁”之后,瑞安木材很缺,而传统民居的梁、柱、檩等都要用大木材。为了应对木材短缺的状况,当时温州地区都在研究替代材料,瑞安建筑公司研发了钢筋水泥的梁架、柱子。技术是有了,却没有地方可供试验。
“当时大家都比较保守,盖房子是大事,不用木材,很多人接受不了。”林峰平说,幸好他父亲和几位长辈思想比较超前,经过亲戚的解说,同意做这场试验。
榫卯结构加螺丝钉 建成只花了600元
65岁的林候松是林先生的哥哥,当年盖这栋房子的时候他14岁,记得很清楚。他说,盖房的主要材料都是从原城关镇运过来的,建筑公司还来了好几位技术员现场指导,林家的亲朋好友齐上阵,半个月就盖好了。
“不用木头盖房子”这样的奇事吸引了很多人,大家看了房子后都啧啧赞叹,但也有人摇头,说这房子怕是撑不了几年。一晃半个世纪过去了,除了屋顶瓦片和地板之类的有所修整外,这栋房子整个结构没有变过,也没有破损,亲戚们都很赞叹。
记者看到,这些梁和柱连接的方式是榫卯式的,但连接处加上了硕大的铁螺丝固定。和现在的高楼大厦动辄半米粗的钢筋水泥柱相比,这些水泥梁柱非常“迷你”,和普通的木材差不多,截面看起来像个凸字。林候松说,这样的设计不但节省材料,而且更加坚固,就像建筑用的“工字钢”一样。他亲眼见过水泥梁里每条钢筋都有1.2厘米粗,用料很足。相比木质楼房,这栋水泥房子防火、坚固、节省木材,关键是成本很低。当时整栋房子建好只花了600元,如果是按照老办法来盖,大概要1500元到2000元。
是否有文物价值待研究
“现在房子已经不住人了,但是拆掉又觉得有点可惜。”林先生说,据他了解,这栋房子很可能是瑞安历史上最早的钢筋水泥房屋。当年包括他家在内,瑞安这样的试点有3家,另外两家的房子前些年拆掉了。他们想咨询一下专家的意见,这样的房子有没有文物或者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