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人口与社会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通过新一期政府公报发布,其中透露了未来五年深圳有关人口的重要数据。
人口质量稳步提升。强化人才引进与培育,推动人口发展与创新驱动、产业转型互促互进,实现人口规模适度、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素质提升。到2020年,常住人口预期目标1480万人,在册户籍人口550人,常住人口大专以上学历人口比重达到30%。
目前,截止到2015年年底,深圳常住人口官方公布的数据是1137.89万人,户籍人口是354.99万人。按照2020年预期目标,未来五年常住人口有342万的增长空间,平均每年增长68万人左右;户籍人口有195万上涨空间,平均每年增长39万人。
官方公布的常住人口由于是政绩考量的参数,精确度不高,但户籍人口是实打实的准确数据。按照户籍人口的增量可以看出,未来五年深圳将有接近200万人需要搭上深圳购房车。
如果按照2015年深圳实际管控人口2000万来估算,未来五年深圳实际管控人口也将达到2400万左右,与北上广基本持平。
2016年深圳出生的宝宝超过20万
▼
二胎产妇比2015年增加近32%
▼
而在10月-12月的年底生育高峰
▼
二胎产妇与2015年同期增加近68%!
生育高峰期杀到
你家的宝宝有学位房了吗
而就算买了学位房,也不一定有学位!
继南山、龙华等区公布学位告急消息后,罗湖区今日也发布了学位申请预告。与其他区一样,今年,罗湖区也存在学位紧张的问题,还公布了公办学位紧张的24所小学、8所中学,并对26所小学、8所中学实行学区房锁定政策。罗湖区教育局称,在该区临时购房、租房无法保证公办学位。
早在2016年1月举行的全国两会期间,北上广等特大城市纷纷提出人口"天花板"的控制规划:北京提出2020年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万以内的红线,上海提出2020年人口不超过2500万人的控制目标,广州提出适度控制人口规模。
在2016年2月国务院批复的《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到2020年,广州市域常住人口控制在1800万人以内。
和北京上海的230万、75万不到的上涨空间相比,深圳的342万人的增长空间确实要多出不少。另外,从广州人口规模控制数据看,也有450万的增长空间,加上深圳的342万,接近800万。可见,未来五年珠三角人口红利将爆棚。
而从人口密度角度分析,深圳又是珠三角城市群中人口红利爆棚的一个。从《深圳市人口与社会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可以总结出两个关键词,"量增"和"质升"。
接近200万的户籍人口增量,按照深圳人均20平米的建筑面积估算,需要4000万平米的建筑面积来容纳,这给本就缺少住宅供应量的深圳,又增了一笔不小的压力。
据深圳市规土委发布的《深圳市住房建设规划(2016-2020)》透露,深圳未来五年商品住房总需求约179万套,其中购房需求约89.8万套,租赁住房需求约89.2万套。但是"十三五"期间,深圳计划实现新增住房有效供应仅65万套,其中新建商品住房预售与现售30万套,保障性住房供应35万套。也就是说整个"十三五"期间深圳住宅缺口约114万套。
换句话说,深圳住宅供需矛盾将比现在更加严重,深圳的房子将变得更加稀缺。114万的大缺口,未来只能通过轨道交通连成的都市圈来解决,东莞和惠州又可以理直气壮地分走深圳人口资源一杯羹。
未来深圳和东莞、惠州分别有6条地铁、5条地铁对接。
至于"质升",《规划》中提到,到2020年大专以上学历占比30%:到2020年,新增义务教育学位21万个,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到2020年,全市普通高等学校达到18所左右,在校生达到20万人左右;高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分类分步推进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落实国家"异地高考"改革要求,合理调整中考政策;完善学前教育公共财政支持政策,扩大普惠园数量和覆盖面,到2020年,新增幼儿园学位10万个,普惠性幼儿园比例达到80%。
按照惯例,这一批批优质人才将有一大半会选择留深。这是一批批中产阶级,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话,其实这就是一批批购房需求。
按照各城市的人口规划,五年后,北上广深人口规模基本一致,但深圳面积为广州的1/4、上海的1/3、北京的1/8。深圳庞大的人流量只能流向关外龙岗、龙华、坪山等区,以及东莞和惠州临深片区,甚至是河源和汕尾。
在深圳人口资源不断膨胀的背景下,获利最大的是深圳关外,其次是临深,最后是河源和汕尾。
对于深圳自身而言,人口量质同增的结果不言而喻,房子将会变得更加稀缺,未来将一房难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