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大拆大整”工作开展以来,该市重谋划、出真招,稳步推进“四无”生产经营单位整治,同时结合小城镇综合治理、剿灭劣V类水等专项行动,查整并重、以整促建,高水准推进“大建大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截至2017年5月12日,我市共累计排查录入“四无”生产经营单位24484家,其中去年排查21489家,今年新排查2995家;完成整治20258家(关停取缔9407、拆除1366),去年完成14980家,今年完成5278家,总体整治率达到82.74%,完成今年整治任务的58.64%。
一、部门合力,明确责任强督查。一是责任明晰化。年初,5个责任部门连续召开碰头会并逐个制定分项行动方案,力破难题,力求打赢“四无”翻身仗。充分发挥基层站所、乡镇干部、村干部、网格员积极性,深入开展“拉网式”排查,按“一户一档”的要求建立排查整治台账,要求“零容忍”,做到应排尽排,确保解决各类“底线问题”,绝不“走过场”,如存在无证无照、无合法场所、无环保措施、无安全保障中的任一问题,必须即查即录,逐一录入“四无”系统。二是督查严格化。对照年度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要求,有重点、有节奏、有时序地开展督查,形成强有力抓落实的态势,按照统分结合的要求,抓好督查工作的面上统筹。如市经信局以“班子成员+职能科室”的方式,成立5个督查组,对23个镇街实行每月一督查,督查结果纳入年终考核。通过点上检查、面上督导和明察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在每个镇街抽选1-2个村居(社区)的15家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实地督查。三是例会常态化。市经信局每天汇总上报各镇街工作动态,每周通报排查及整治进度,各责任部门每月召开例会,及时汇总通报工作进展情况,梳理问题,分类施策。比如,在督查过程中发现个别镇街存在成片违章建筑,且未停产整治的,要求说明情况,分类处理。按照典型“四无”先关停,沿河道边“四无”先整治的方式,分步推进。
二、突出亮点,树立典型创示范。一是 实施“零四无”示范区创建工程。推进一批基础条件好、工作力度大的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网格)开展“零四无”示范创建。全年力争创建 “零四无”镇街4个以上、“零四无”村(社区、网格)10个以上。二是实施“四无”成片整治示范工程。梳理一批“四无”生产经营单位较为集中、安全和环境问题突出的集聚点,以关停取缔、成片拆除为主要手段,进行成片整治。今年我市已成片整治“四无”团块15个,面积达78.02万平方米,涉及“四无”企业640家。比如,塘下镇3月15日启动拆除占地 170 亩的小南山团块,涉及“四无”企业 70 余家,预计于今年5月底全部拆除完毕。三是实施重点行业“四无”整治示范工程。继续加大涉尘涉爆、危化品等高危行业,以及金属表面处理等重污染行业的整治力度,推进整治入园,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和工艺,提升行业水平。如引导全市57家电镀个体工商户入园生产,园区统一提供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等配套服务。
三、合理布局,铁腕整治促大建。一是关停一批改造一批。采取断电、断水等手段,以提升为目的,限期整改。大拆大整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关停整改的生产经营单位2223家,按照规定时间完成整改的可继续生产营业。去年年底,塘下镇全面关停零散的50多家酸洗企业,并通过酸洗行业协会牵头24家酸洗企业以股份制组建瑞安市万联金属表面处理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金属表面处理中心。计划总投资1亿元,配置8条表面酸洗半自动生产流水线,通过“机器换人”技术改造的方式,产后日均金属表面处理加工约1500吨,预计年产值达1.08亿元,产生的废水统一集中处理。二是取缔一批提升一批。结合剿灭劣V类水、小城镇综合治理等当前重点工作,集中力量先整治沿河岸边的“四无”单位,依法取缔“四无”“低小散”。比如,桐浦镇于4月上旬完成对桐溪河、小岭溪沿岸30余家“四无”单位整治,并对简易养殖棚拆除清理,纵深推进剿灭劣V类水专项行动,呈现水清岸绿的全新局面。三是拆除一批规划一批。加快涉及“四无”违章团块拆除,全力打造小微企业主升平台。如该市抽调57名新提拔干部、51名驻村干部,组成拆违攻坚“108将”,长期驻守汀田街道东新路一带,以专人“盯梢”、挂图作战的工作方式,共拆除面积75.04万平方米,腾退低效用地1500余亩,涉及“四无”企业607家。同时,率先规划布局400亩的东新产城汀田小微园,为汽摩配、机械装备等产业“量身打造”,避免重走“低小散”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