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瑞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了关于瑞安市南滨江区块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2023年)征求利害关系人意见公告。此次控规修改主要为指导南滨江区块的建设与发展,贯彻拥江发展战略。将南滨江区块打造为一个集商务金融、文化展示、时尚消费、国际社区、生产服务为一体的瑞安南部综合活力新门户和城市魅力新名片。形成“一心四园,四廊三片”的空间结构。

南滨江区块城市设计图
控规修改内容如下:
南滨江作为温州南部五县服务辐射中心和连接枢纽,肩负着筑巢新空间、培育新动能、拥抱新生活、展现新形象的战略使命。为指导南滨江区块的建设与发展,贯彻拥江发展战略,瑞安江南新区管委会委托编制了《瑞安市南滨江区块城市设计》。
因此,为促进南滨江区块的健康、有序发展,结合城市设计的总体思路,在原规划的基础上,对规划结构、空间布局、道路交通等提出更具操作性的要求。因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要求,对南滨江涉及区块(主要包括原《瑞安市南滨江单元0577-RA-JN-06)控制详细规划》及《瑞安市孙桥单元0577-RA-JN-08)控制性详细规划》、《瑞安市飞云新区单元(0577-RA-JN-09)、南滨西单元(0577-RA-JN-10)控制性详细规划》的部分用地)进行规划修编。
现对初步修改方案予以公告,征求相关利害关系人意见。
研究范围:北至飞云江,西至沈海高速,南至322国道,东至228国道(滨海大道),总用地面积约13.9平方公里。

1、适应城市发展略转变的需要
在拥江发展战路指引下,飞云江两岸的重要资源要素向“一江两岸”沿线集聚,两岸将通过强化联系、空间协同、资源共享等方式实现携手发展。瑞安市两岸滨江地区将得到迅速发展,城市空间品质将进一步提升,“以线带面”推动腹地城市更新和发展建设。然而,现行城市控规尚未贯彻“拥江发展”的战略思想。因此,为适应城市发展战略的转变,适时提出本次规划修改是必要的。
2、与国土间规划衔接的需要
瑞安市正在编制国土空间规划,该规划编制完成后,将作为城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该规划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规划,实现“多规合一”,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项目区控规也需要与国土空间规划和三区三线划定方案做好衔接,保障下一步规划实施。
3、推动区域发展重心变化的需要
原控规以多个控规为单元进行编制,各自为政,没有形成统一发展的一盘棋。随着近年来城市发展战略的变化,区域发展重心由纵深转向滨江地区,以飞云江拥江发展为契机带动区域建设,实现片区联动,打造城市形象。因此为适应当前城市发展重心的变化,有必要对原规划的用地布局作出调整,以科学指导下一步片区城市建设。
1、规划定位
将南滨江区块打造为一个集商务金融、文化展示、时尚消费、国际社区、生产服务为一体的瑞安南部综合活力新门户和城市魅力新名片。
2、功能结构
以蓝绿空间为骨架,因形就势布局生态、生产、生活功能,形成“一心四园,四廊三片”的空间结构。一心:江南会客厅;四园:智慧创新园+市民共享园+先锋潮乐园+孵化成长园;三片:自西向东形成缤纷时尚乐居片、枢纽智慧科技片、生态田园创享片三大特色组团;四廊:水岸风情街、野趣生态廊、中央活力轴、动感健康谷四条不同主题的江城连廊。
3、交通道路
对外交通:完善跨江通道布局,疏解瑞安高铁站快速交通,强化新城轻轨站对外交通联系,构建区域交通大循环。依托城市快速通道与干路体系,实现与老城片区、安阳城区、滨海新区、高铁站、侨贸小镇等城市组团间的快进快出,多方向、多通道融入瑞安城市交通体系。
对内交通:凸显江城特色,因地制宜布局“格网+放射”的不同组团路网建设模式,构建“七纵三横”的内部交通网络。尊重水乡肌理和街巷网络的历史形态、功能和尺度,"长街”突出车行功能,“短巷”完善生活配套设施,营造畅通宜人的人车空间。内部区域通过加密支路,形成高密度开发、营造符合人体尺度的小街区。
4、用地布局
1)根据城镇开发边界和规划人口实划用地布局和公共服设施系统。
2)将控规中原江南新区主中心大量的商务办公功能向滨江转移。
3)优化飞云江大桥桥头区域功能布局,将商务办公等公共功能拥湾集聚,江南会客厅(桥头区)外围打造未来社区及智慧社区,产城融合。
4)依托飞鳌路打造中央活力轴,联动一江两岸,沿江布置南滨江城市阳台。
5)梳理放射性蓝绿空间,在蓝绿交汇处适当放大水面,彰显魅力水城空间特色。
6)依托江河汇景观优势与油罐特色,优化建设用地与公共空间的组合关系,打造面向永宁大桥和飞云江面的魅力地标先锋潮乐湾。
南滨江区域是瑞安城市跨江发展的主要承接地,是引领大温州南部地区发展的新*,承担瑞安城市升级、产业升级的新载体,也是展示瑞安及江南新区城市建设形象的新空间。本次控规修改将引领并提升南滨江区块与瑞安南北滨江的整体形象,未来飞云江两岸同辉已经可以期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