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0月底,我市已治理农村C级危房697户、D级危房2913户,城镇C、D级危房治理已于今年5月份完成,提前全面完成危旧房治理任务。
据悉,2016年以来,我市认真组织开展危旧房隐患排查治理,坚持政策、资金、服务三管齐下,坚持排危、解危、治危环环紧扣,以真金白银、真心实意、真抓实干的“三真措施”强力推进城乡危旧房治理工作。
自危旧房治理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出资1000余万元,以每平方米2至3元的价格,购买房屋安全鉴定服务,并择优10家建立推荐名录库,确保房屋鉴定“无资金之忧”。
除了鉴定费由政府买单外,我市也对部分经济困难家庭改造修缮予以补助。据悉,我市每年安排财政资金1500万元,对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特别是以危房为唯一住房的家庭,在腾空改造期间,给予每人每月最高200元的临时安置补助。对于特别困难户和低保边缘户危旧房改造,每户分别补助3万元和2万元;采用修缮方式的,统一补助1万元,预计今年补助金额300余万元。同时,以专业设计费每平方米不超过8元、质量验收服务费每平方米不超过4元的价格,向设计单位捆绑式购买服务,并通过公开招投标入围6家设计单位,为农村建房户免费提供专业的设计和质量服务。
此外,今年8月份,我市还率先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每年花费约485万元,购买城镇房屋综合保险及房屋安全动态监测服务。房屋安全动态监测服务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为检测范围内的房屋建立完善的房屋安全电子档案和动态监测系统,提供房屋安全预警等服务。目前,我市已为玉海街道辖区内4410多幢房屋购买综合保险,投保面积约220万平方米,保险责任涵盖住房整体倒塌、临时安置费用、应急加固费用,以及人员伤亡事故损失。
开辟绿色通道优化审批程序,“一事一议”定政策拆建,对于不同需求的户主予以多途径安置……我市真心实意通过多种渠道、办法加快推进危旧房治理工作。
2017年9月19日下午,市旧城改造发展公司沿江新村改建项目前期报建员陈星来到住建审批窗口,当天顺利领取了该项目的工程“两证”,兴奋地直呼:“真的太快了!”从取得国有用地建设批准书到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证书,以往少则1个月时间的办证历程,市住建局一天之内就全部完成,创造了我市核发工程“两证”最快速度。这是市住建局开辟绿色通道助力省单体最大危旧房沿江新村改造的成效。
不仅为沿江新村危旧房开辟了绿色通道,今年以来,我市不断优化所有危旧房审批程序。危旧房改造方案审批前,若四邻意见无法签署的,可通过批前公示的方式进行审批。宅基地有合法权源的危旧房项目,可直接办理审批手续;不能提供合法权源的,但符合“一户一宅”等宅基地审批条件的,可按住房困难户审批。同时,D级危房原拆原建项目,总平面布局合理微调的,可将套型落地式改为水平式。C级危房情况特殊的,也可以拆建。
同时,对于类似沿江新村项目的成片或小团块危旧房改造项目,市政府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定政策拆建,适当放宽容积率、高度、密度、绿地、河道退让等规划控制要求。允许D级危房原拆原建项目适当增加层高,并允许控制区范围外的项目,可将建筑面积放宽至180平方米。
目前,我市推行房票、货币安置、周转房、困难户补贴等多种途径安置住户。在沿江新村危旧房治理工作中,50名户主最终选择货币安置,按照房地产市场价格确定补偿金额,并实行一次性支付;17名户主最终选择房票安置,可用于购买旧城发展公司指定房源,让群众直接住上现房;还专门出台困难户帮扶政策,妥善解决特困户和市区内只有一套房子的住房困难户的实际困难,向49户在外租房的困难户发放每月1000元租房补贴,向18户困难户发放每户2043元的临时生活补助,并租用原机关招待所用于短期应急安置,盘活3处国有资产作为中期过渡房,利用2处拆后未利用地和闲置国有土地建设200多套简易房作为长期周转房,特别为80周岁以上老人等租房困难户免费提供临时周转房,共解决了180户的周转房问题。
今年以来我市强宣传、重考核、严督查,真抓实干抓危旧房治理。我市以镇街为单位,在所有村庄设置宣传挂图,逐户发放宣传资料3万余份、《房屋安全知识手册》约3.5万本,并通过报纸、电视、观看警示片等多种方式宣传危旧房安全知识,实现宣教全覆盖,营造了危旧房治理的良好氛围。
我市还将危旧房整治工作纳入各镇街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发挥考绩“指挥棒”作用,明确解危、治危时间节点,提前完成的予以加分,逾期的予以扣分,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工作局面。
同时,由市监察委、考绩办、大拆大整办以及住建局等多部门组成联合督查组,对各镇街的治理进度进行一月一通报,发现谎报瞒报、措施不到位、治理率不达标的情况,由市领导约谈镇街的主要负责人,并对相关责任人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