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走过拐点,顺利进入2019年,然而,并没有像大家预期的那样,继续延续2018年的寒冬,而是在2019年春节后迎来了回暖。
所谓物极必反,寒冷久了,总会有阳光出现的。
所以当前,用“春回大地”来形容瑞安楼市,再贴切不过。
沉寂了许久的瑞安楼市,终于在近期迎来了一股“小爆发”——瑞安塘下中心区C-5-8地块土地拍卖溢价34.4%,也用实力演绎了市场回暖的另一番景象。
PART 1
和2018年的市场行情相比,最近的瑞安楼市成交是真的火!
这种“火”,来自于市场成交的回暖,毕竟数据是不会骗人的。
一方面,得益于多个项目的整体热销,近段时间以来,瑞安一手住宅成交量有所抬头——
据数据显示,3月瑞安一手住宅共计成交了829套,同比去年3月406套增加426套,同比上涨104.19%,日均约27套。
PART 2
当然,目前楼市回暖,不止瑞安,其他城市同样也出现了回暖的情况。
有数据显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苏州、成都、合肥等城市均已在回暖路上。
北京3月份二手房网签住宅16051套,创下了近10个月以来新纪录。3月北京二手房成交均价61420元/㎡,比2月上涨2.5%。
3月深圳新房住宅的成交套数为3088套,环比上升141.4%;二手住宅成交4551套,环比上升127.9%,成交量为近半年新高。
3月份南京新房成交5623套,环比大涨261%。2019年3月份的成交量也是自2017年以来同期最高的一个月。
苏州、合肥拿地回温,合肥不久前上演了一波颇似2016年的拿地场景:挂牌的6宗住宅用地,其中有4块溢价率突破100%。
......
除此以外,诸如不少售楼处人气回温,中介门店带看量暴增、购房问询增多等现象,有报道称深圳楼市现“小阳春”,有房产中介销售冠军月入13万。
所有的数据都在指向两个字:回暖。
PART 3
楼市回暖,是否就意味着房价会涨?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到,回暖的主要依据是成交量,房价更多是在止跌,地方城市这种走势是严格按照住建部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命令形成的。
此前,新华网发文:楼市回暖不能让房价回暖。
不仅如此,经济日报也曾发文:今年以来,受多地微调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社会上有人猜测“楼市调控很快将会放松”,加上很多人依然抱有“炒房暴富”的幻想,所以房地产市场一直处于高度敏感期。往往一有点苗头,就有人错误地解读为房价要涨了。
只有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不被浮云遮望眼。弄懂房地产市场其实只需把握这几点:
1、房地产市场调控不会动摇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倪虹表示,房地产市场调控不会动摇,会保持政策的连续性,所谓“一些城市取消限价政策”是不实消息。
应该看到,在夯实城市主体责任要求下,“一城一策”“因城施策”将是未来调控主要方式,但“房住不炒”定位始终没有变,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防止楼市大起大落仍将是各地的主要调控目标。
2、楼市大起大落都缺乏依据
2019年初局部楼市的“小阳春”,是房贷利率、落户等各项政策措施从过紧转变为适度从紧的结果。但是,不过度从紧,也绝不意味要彻底放松。
三四线城市本身积蓄了一定的住房需求,在政策微调之下得到了一定释放;但三四线城市住房投资投机需求和二手房市场相对不活跃,房价持续上涨动力不足。因此,房价未来很难出现大起大落。
3、地方加强政策储备,稳定预期
不过,市场主体与政府部门房地产路径依赖病灶还在,投机行为在一定条件下仍有可能卷土重来。因此,地方政府在政策储备上也要留有余地,防止发展为新一轮的房地产热。
稳定楼市,一个重要方面是稳预期。地方政府要真正贯彻“房住不炒”,必须密切注意房地产市场动向,一有过热苗头,立刻出手对政策加以微调,防止“抢人”演变为“抢房”。不要等局势失去控制时,再来“急刹车”。房价大起大落是我们坚决要防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