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瑞安市东部基础教育提升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新鲜出炉,计划三年投资30多亿元,新建、改建16所学校,全面推进东部区域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打造我市教育发展的高新示范区。
教育,事关千家万户,关系着民生福祉。随着城市东扩,我市东部产业集聚、城市化水平提升和经济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纸计划,给东部百姓送去了“定心丸”,也为我市打造又一“教育高地”指明了方向。
三年投资30.68亿元
新建、改建16个项目
教育要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东部区域目前人口集聚量大,学校规模偏小,落后于城市东扩和东新产业融合城的需求,亟需超前打造有影响力品牌的优质学校。《计划》表明,通过三年计划,构建普惠升等的学前教育,普惠性幼儿园覆盖面达到80%以上,等级幼儿园比例达到85%以上;构建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义务教育等级学校比例达到92%以上,标准化学校比例达到95%;精心培育“新优质学校”10所;构建特色示范的普高教育,引进2所优质普通高中,确保新建普高达到省二级以上特色示范学校标准等。
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三年共将实施16个项目,包括幼儿园、中小学校、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等,如在东部区域以PPP模式新建2所优质的民办中学、扩大瑞安市第四中学办学规模;启动瑞安市第三职业学校建设;新建瑞安市万松路第一小学(暂名)、万松东路学校(暂名)、汀田产城实验小学(暂名),迁建东都学校等。
师资配备率达97%以上
教师提质带动教学提升
“在硬件基础设施普遍改善后,‘择校即择师’的观念将更加凸显。因此校长、教师全面提升显得尤为重要,将成为打造‘教育高地’的关键。”市教育局组织人事科科长夏盛良说。
夏盛良介绍,未来三年,市教育局将通过校长互派交流挂职,开设中青年校长高端研修班,组织中小学校长赴名校跟岗学习或赴境外学习等方式,提升校长队伍的综合素质。在提升教师素质方面,完善教师交流制度,通过“县管校聘”,使教师由“学校人”转变为“系统人”,以此解决教师队伍中“职业倦怠”和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未来,东部区域师资配备率达97%以上。
未来三年,市教育局将进一步完善集团化和教学型联盟学校办学。义务教育阶段分别以学区和同类学校为联盟单位,积极探索联片教研和分层教研有效模式,开展教学质量统一监测,实现区域内校际间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交流与共享。
市教育局义务教育科相关负责人说,集团化和教学型联盟学校办学有助于消除学校之间的壁垒,让学校“通”起来,从而推动东部教科研水平整体提升。
美丽校园创成率95%以上
校园环境文化优化提升
昨日,记者走进瑞安市第四中学,眼前一座座别具风格的教学楼在花草树木的点缀下显得生机盎然。书法教室里,人人泼墨挥毫;古筝教室里,传出悠悠古韵;绿茵场上,小球员们激烈角逐…… 在未来的三年,这样的校园环境将是普遍情况。
“东部区域校园环境文化将得到整体优化和提升,校园更加整洁、舒适,布置更加协调、雅致,文化气息更加浓厚,育人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到2018年,东部区域学校美丽校园创成率将在95%以上。”市教育局党委委员黄志斌说。
此外,《计划》以“课程改革”为抓手,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强化校长课程领导力,深化课堂变革实验等;以“数字校园”为抓手,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推进“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建设优质网络课程,并通过云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共建共享;启动智慧型校园建设,开展跨区域网络协作教研,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教师培训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