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未来五年,我市坚持共建共享,实施“民富民享十惠”行动,推进居民收入倍增计划,让群众的安全感更高、获得感更多、幸福感更强。对此,我市各界从教育健康、就业养老、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展开讨论,希望为我市富民强市建设献计献策。
教育健康,构建社会事业网
【现状分析】
过去五年,我市创成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创新义务教育阶段阳光招生、骨干教师校长交流机制,完成70个基础教育新改建工程,完成第一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学前教育规范发展实现“零无证”,建成全日制大学——温职院瑞安学院、瑞安城市学院,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实施民办教育综合改革,组建第一民办职业教育集团,引进上海新纪元高中、北京外国语大学瑞安附属学校,上海新纪元小学项目成为全省PPP示范项目。创成省级卫生强市,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建成市人民医院急诊大楼、市妇幼保健院综合楼、市中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和17家卫生院,引进云江中医院项目。
【政策亮点】
未来五年,我市将构建均衡化、优质化的社会事业网。向有效投入要动力,向社会开放要活力。把办好教育作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头等大事。深入实施东部基础教育提升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强中西部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城乡普惠性幼儿园建设,深化教师职称和编制管理制度改革,形成普惠升等的学前教育、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特色示范的普高教育、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开放互动的终身教育和延伸全纳的特殊教育,创成省级教育现代化市。把全民健康作为提升群众生活品质的首要任务。推动卫生工作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推进“双下沉、两提升”,深化责任医生签约服务,增强陶山、湖岭、马屿、高楼等片区卫生服务能力,优化妇幼保健计生服务,培育健康产业,打造健康瑞安。
【各方声音】
项秀平代表:近年来我市教育事业有了显著发展,但人才外流、骨干教师出现“高原反应”等问题也日渐凸显。建议注重基础教育的师资力量培养,人事部门优化灵活而具体的人事考核机制,激励人才,留住人才;并且给予名师、名校长更多发展空间,令他们充分起到引领作用。另外,我市高中教育发展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引进外来学校的同时,应该加强高中学校的硬件提升和内涵建设。
卢月丽委员:基层卫生院的发展不仅需要政府财力的投入,更需要加强管理。建议实施有效激励制度,加大奖励性绩效工资比重有效保证工作人员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建立人才流动制度,鼓励大医院的专家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到基层卫生院执业。建议推动分级诊疗和分级报销制度;定期健康教育制度。基层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应广泛开展健康教育,让基层群众掌握健康知识,并以此为平台吸引病人来就诊,扩大医疗市场。
就业养老,构建社会保障网
【现状分析】
过去五年,我市社会保障迈上新台阶。建成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495家,新增五项社会保险参保37万人次,将被征地农民纳入大社保体系,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95%。率全省之先建立低收入农户大病住院再保险保障制度、成立“救急难”公益基金会,推行职工医疗互助保障制度,城镇、农村低保标准月均分别提至681元和511元,完成“消除4600”任务。
【政策亮点】
未来五年,我市将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保障网。保基本,兜底线,补短板。完善就业保障机制。实施就业创业三年行动计划,着力解决高校毕业生“回乡就业”、困难家庭“零就业”、农村转移人口“难就业”问题。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坚持多档次、可选择和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更公平、可持续。完善养老服务机制。培育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智慧养老,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完善社会救助机制。深化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建设综合型社会福利中心。
【各方声音】
徐飞婕代表:从政府工作报告中,可看出政府对提升施政能力与服务水平的决心,注重同步处理好扩大发展成果的“面子”与提升群众满意度的“里子”。作为民政工作者也是民政惠民举措的参与者与亲历者,自己实实在在感受着民政工作的发展与变化。过去五年,民政工作发挥社会救助与兜底保障职能愈加凸显,通过探索医养结合、搭建社会救助体系框架等,使困难群众遇急有助、遇困有帮,织密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建议今后创新社会治理以激发社群活力,推进为老服务为实现老有所依,完善社会救助以托住民生底线,管住管好发展的“里子”,民政工作者重任在肩。
卓阳委员:就目前老年教育的规模和效益而言,我市老年教育服务总体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老年教育发展的速度和力度还远远无法满足庞大的老年教育需求。建议制定发展规划,理顺工作机制;加强网络建设,促进均衡发展。建立健全“市—镇街乡—村(社区)”三级老年教育网络,方便老年人就近学习。建议加强人才培养,提升老年教育水平;引进社会力量,加大教育投入。建议拓宽老年教育经费投入渠道,形成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和学习者等多主体分担和筹措经费的机制。
安全生产,构建社会平安网
【现状分析】
过去五年,我市平安建设取得新成效。率全省之先推行企业安全生产互助联盟制度,创新个人出租房税收委托代征管理办法,完善新居民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安全事故发生起数、死亡人数、刑事发案总量逐年下降,4次创成省级平安市。【政策亮点】
未来五年,我市将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社会平安网。深化社会治理“一张网”建设,推进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和专业化。健全源头防范体系。完善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综合治理三年行动,创成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市。加强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大力破解历史遗留问题。健全安全责任落实体系。实行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构建行业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相结合的共治格局。
【各方声音】
黄兆高代表: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政府和国家的形象。近几年食品安全问题日显突出,但治理“餐桌污染”,环节多、链条长、牵涉地域广,监管难度大。建议创新工作方式,建立行业纠风、媒体监督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综合纠风平台;开通举报热线,设立专项举报奖励资金;充分发挥社区和村的食品安全协管员和信息员的耳目和帮手作用。
周玉友委员: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安全生产态势也趋于稳定好转,但安全生产事故还时有发生,基本存在于中小型企业和家庭作坊。建议加强企业对安全生产的投入;树立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管理工作的主动性,镇街乡要进一步重视安全生产监管检查工作,增加安全监管经费投入,提高安全监察与检查效能;抓好面广量大的个体、私营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从登记、宣导、培训、检查、帮助五方面着手,确保企业安全生产,减少人民群众生命及财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