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更优美、娱乐更丰富、办事更便捷、出行更通畅、生活更舒心……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是塘下人在过去一年中的切身体会,它们直接提升了塘下人的生活幸福感,也让他们对新的一年充满期待。
那么,塘下镇委、镇政府及各办事处是如何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经过对过去一年的工作梳理,记者得出6大关键词。
关键词:安居
住房条件日益改善
新年住新房,官渎村村民戴先生家的安置房完成装修,一家人在新房过了个开心的团圆年。
他家的新房位于朝阳街附近,该处安置房共有24套。去年年初房屋通过验收后,不少房主开始着手装修,鸡年春节前夕,大多数村民都赶在新年住进了新房。
无独有偶,在罗凤沙河村沙河沿岸,4幢高22层的新楼房格外显眼。这是沙河村安置房工程,2014年开工建设,目前已结顶,300多套房子圆了许多村民的住房梦。
据了解,近年来,塘下镇不断有序推进安置房建设,许多村民住进了期盼已久的新居。在过去的一年,该镇沙河、凤士、邵宅等村安置房陆续结顶,高营村安置房开工建设。
去年10月份,温州掀起了“大拆大整”专项行动,城中村改造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按照“大拆大整”专项行动要求,塘下镇以岑头、鲍四、城南、前庄、上灶等多个村居的10个团块为重点改造对象。此次行动中,不少之前因阻力过大处于搁置状态的旧村改造项目重新启动,取得了新的进展;而已经开工的旧村改造项目也在有条不紊地建设中。去年6月份,龟山村旧村改造项目结顶,两幢大楼(分别高28层、29层)矗立在村中,总用地面积1.15万平方米,213套新房可解决全村60%村民的住房问题,此外,肇平垟旧村改造项目也已结顶,东洲村C地块、官渎村H地块也开始开工建设。
开车沿着中心路,来到塘下中心区,可以看见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去年,塘下镇房地产市场发展平稳,滨湖锦园、赵宅大厦等多个楼房开盘销售,而在建的楼盘则日夜赶工,进展顺利,其中最引人关注的便是我市首个城市综合体——香港城。借助塘下中心区优越的地理位置,香港城项目自开建以来,就受到塘下市民的关注,住宅部分出现一开盘就销售一空的现象,该项目的楼房也已于去年9月份结顶。
关键词:文体
娱乐活动日渐丰富
春暖花开,阳光和煦,在塘下镇全民健身中心,每天都有很多市民前来运动。家住罗凤的黄女士每个周末都会带上帐篷,带孩子来健身中心玩。“以前天气好的时候,我都开车带孩子们去市区的明镜公园享受阳光,如今,塘下全民健身中心开放了,就近来此休闲,放风筝、野餐,可以玩上一整天。”黄女士说。
塘下全民健身中心位于塘松路与中心路交叉口,占地面积近3.6万平方米,总投资逾2千万元,近1万平方米的塑胶田径运动场设置了400米跑道、铅球、链球、铁饼、跳远、跳高、撑竿跳等运动区块;此外,还建设了4个网球场、1个足球场以及一个占地约2000平方米的花岗岩广场。“整个中心不仅是市民健身娱乐休闲的好去处,也能承办各类赛事,同时还是一座开放式的体育公园。”塘下镇社会事务办主任余小林说道。
去年6月,浦桥村将建设文化礼堂提上了日程,村“两委”成员和老协会员马不停蹄地开展建设工作。10月份,文化礼堂举办隆重的落成庆典。“有了文化礼堂,不仅村民休闲有了好去处,同时开展文化节以及村民议事集会等活动也有了场所。”该村有关负责人说。据介绍,现在塘下已有韩田、双桥、新坊、邵宅、新居、前北、上叶、浦桥等8个文化礼堂,各项活动丰富了村民的日常生活。
由爱好民族乐器和民歌的职工组建的塘下镇职工民乐团在过去的一年也举办了多场演出,给村民们带来艺术熏陶。值得一提的是,去年9月25日,该团参加由温州市委宣传部、温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温州市首届国乐乡村乐器大赛,参赛节目《金蛇狂舞》获铜奖。
此外,在塘下,由文艺爱好者自发组建的戏曲协会、舞蹈协会、音乐协会、流行音乐协会、摄影协会、书画协会,让塘下文艺圈文化氛围更加浓厚。这一年,6个协会开办的成人公益班持续为广大爱好者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数百位戏曲、古筝、声乐、书法、摄影等曲艺爱好者从中受益。
关键词:交通
市民出行日趋通畅
家住塘下亿嘉广场的陈女士在市区上班,每天往返于市区和塘下,104国道及塘梅公路塘西段是她上下班的必经之路。以前,每天上下班的高峰期,这一路段拥堵不堪,她每天都要提早半小时上班、延迟半小时下班以避开拥堵的高峰期。而自去年下半年起,温瑞大道汀田段(原名南塘大道汀田段)全线贯通,塘下往返市区多了一条选择的路径,她上班从温瑞大道塘下段穿到汀田段,再进入104国道,不仅缩短了行程,而且道路通畅,避免了拥堵。“道路通畅了,塘下与市区也不觉得远了,来往也更加便捷了。”陈女士夸赞道。
除了跨界域道路的通车,这一年,塘下镇还不断加强镇辖区内乡村道路的建设,疏通村级道路脉络。塘下中学前的凤翔路,原先一直为人们所诟病。该路位于韩田村内,原本是一条水泥道路,坑坑洼洼难以通行,尤其是雨水过后,行驶在道路上宛如坐“过山车”,十分颠簸。该道路位于塘下中学附近,接送孩子的家长也苦不堪言。为了解决该路段的通行问题,去年7月份,凤翔路修复工程正式启动,目前,道路已建设完成,实现通车。
去年8月23日,塘下镇中心路延伸工程(西二大街——滨海大道)一期项目开工建设。该项目完工后,将完善塘下镇东西走向的道路网络,将来从塘下镇中心出发到温州龙湾机场,只需20多分钟就可到达。
除了道路交通改善之外,从去年11月17日起,温州火车南站汽车客运站增开了塘下班线;去年8月份,公共自行车二期工程开始建设,增设了33个借车点,为市民出行提供了便捷与更多样的选择。
关键词:环境
水岸同治水清岸绿
走在塘下各街道,许多市民会发现,绿化点缀着沿路两侧,为沿途车水马龙的热闹景象注入勃勃生机;塘河边,清澈的河水倒影出树木的婀娜倩影;公园里,大片植物簇拥,游客沉醉于绿色海洋……这一切都得益于塘下在五水共治行动中的持续发力。
“康康,你看这绿色的是什么?是叶子。那个黄色的是什么?是花朵。”近日,坐在浦桥村滨水景观带的木质座椅上,陈女士正与怀中牙牙学语的宝宝讲话。最近陈女士一有空就带着她儿子来这儿坐坐。
几个月前,浦桥村要给浦桥沥清淤,却被河边一排两层高的违章钢棚阻挡了进程。因正对着菜市场,这排钢棚“店面”出租十分抢手,但它影响了浦东路的交通,违章建筑搭建后,该路仅剩3米多宽,加上菜市场门口人来车往,十分拥堵,而且每天歇市后,地上垃圾遍布,严重影响道路的美观。
商议后,浦桥村干部们决定拆除此处,对浦桥沥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淤,并沿岸建起长150米的滨水景观带供村民休闲。清澈的河流、崭新的护栏、宽敞的道路……前后仅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以前拥挤的浦东路已摇身一变,成了一个环境优美的滨水景观带,是不少村民饭后散步的好去处。村民们上菜场买菜时看到,纷纷感叹:“光线明亮了,环境也变美了!”
另外,沙河村滨水公园、后朱村滨水公园、上潘村滨水公园、上金村滨水公园等多个滨水公园也完成修建,水清岸绿的美丽画面又重回到了塘下人的眼中。
除了水更清了,滨水公园更多了,塘下的车主们也明显感觉到道路更加整洁了。去年,塘下将塘川街、塘下大道等17条道路与高速出口的清扫工作分为两个标段,公开招投标实施市场化保洁,总面积达81万平方米。此外,2016年塘下镇不断完善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及时更换全镇各处被损坏果壳箱。
关键词:养老
安心养老选择更多
养老服务是民生大事,它不仅是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
瑞安城市学院塘下老年大学为部分老人们提供了好去处。2016年10月,瑞安城市学院塘下老年大学成立,秋季班开设一个舞蹈班、两个声乐班,聘请塘下知名教师为首期108名老年学员授课,让老年学员在塘下老年大学享受“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晚年生活。
有人选择“读大学”,有人选择安享晚年。在塘下场桥乐如养老护理院内,优质的环境与贴心的服务吸引不少老人入住。该护理院坐落在塘下场桥卫生院内,是全市首家医养结合机构——即将医疗和养老结合在一起,实现有病及时治疗,无病安心养老。今年90岁的戴大爷和51岁的儿子搬进这家护理院已有一段时间,爷俩赞不绝口:“设备全,伙食好,护工态度亲切,把我们当成自家人一样照顾。”
而更多老人选择住进居家养老照料中心。居家养老照料中心是集居家养老、休闲娱乐、健康保健于一体的综合性老年人活动场所,广受老年人好评。近年来,塘下镇村级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不断增加新面孔,服务、设施也日趋完善。目前塘下镇已建成赵宅、新坊等41个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其中,浦桥、镇东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成为我市唯一两家通过省级示范五星级评定的单位。镇老龄办主任谢作增表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不仅要创建好,更要持久化、规范化地运营,目前居家养老照料中心多以“政府补一点,村里出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形式运作。
关键词:事权下放
审批提速群众点赞
作为行政审批的集大成者,塘下镇公共服务中心搬入新建的塘下便民大楼后,又恢复了往常的繁忙与嘈杂。塘下镇公共服务中心自挂牌启用以来,入驻单位不断增加,审批事项不断扩大,审批速度一提再提。截至目前,该中心开设71个办事窗口,可办理行政审批事项总计197项涉及18个部门单位,总办件量超过25万件,办结率高达99.9%,赢得群众一致好评。
昨日下午,梅林村村民林女士正在该中心公安消防窗口办理安置房的消防手续。在窗口工作人员的详细讲解和耐心指导下,高女士很快就填写了所需表格,等待审批。据了解,公安消防窗口于2016年年初入驻该中心。塘下的工程项目比较多,为此市公安消防局在塘下镇公共服务中心设立窗口。为了村民办事更便利,工作人员还特意将办理流程做成一本小册子,供市民阅读使用。
而在另一边,某食品公司的法人代表徐先生也在市场监管窗口成功办理经营范围变更手续。据该窗口工作人员介绍,现在在塘下就能办理个体工商户开业、变更、注销、补照、换照等手续,且办理承诺时限从15个工作日缩短至5个工作日,提速两倍。
该中心在还塘下国土分局和塘下住建分局的支持配合下,将土地使用权(宅基地)初始登记及房屋所有权初始登记联合办理。办理时限从3个多月缩短至一半,创造全省首个自然产权房屋“二证联办”绿色通道。
该中心还攻克技术难题,缩短审批时限。针对个别部门内网不允许进、窗口受理人员需要登录2个系统才能完成等难题,技术人员多次攻关,开发了即办件导入软件,解决内外网转换之间的壁垒,节约办理时间,提高窗口的服务效率。
塘下镇公共服务中心副主任戴其一介绍,事权下放让塘下群众在家门口便可办理各项业务,而审批提速则缩短了各项业务办理时间与手续,真正“由内到外”起到了方便群众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