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越来越明显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许多老年人逐渐追求更高层次的“以身心健康为主”的养老服务,讲求生活照顾、医疗保健、精神慰藉。推动健康养老服务业发展,不仅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也将成为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点。
目前我市健康养老服务业的现状如何?发展路上的“绊脚石”是什么?“十三五”期间又有什么计划和举措呢?
需求大:老年人口以年均4.1%的速度增长
瑞安迈入老龄化社会时间早、基数大。1998年,瑞安进入人口老龄化城市行列。截至2015年底,瑞安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0.5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6.74%,老年人口以年均4.1%的速度增长,是总人口年平均增长率的4.8倍。以此速度预计,到2020年,我市老年人口将达到25万人,占总人口的20.3%。
养老产业需求迫切,让人不难看出养老市场的巨大潜力。记者从市民政局老龄工作和社会事务科了解到,目前全市拥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65家,其中包括市社会福利院、市社区服务中心和26所镇街敬老院,其中公建民营2家。
截至目前,瑞安已建有城乡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495家,拥有公、民办养老机构床位4365张,老人公寓床位数18697张,居家照料床位3165张,形成了布局较为合理、分布较为全面,能较好地满足城乡不同层次养老服务需求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布局。
2015年2月,孙桥村投资60多万元,参照浙江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五星级标准,将星光老年之家建设成软、硬件设施完善的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占地面积近12亩;2015年4月,塘下镇海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和浦桥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荣获浙江省社会福利协会颁发的“省五星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称号。
2011年以来,我市民政部门对困难、高龄、失能这三类老人开展了居家养老服务,2015年共安排资金600万元,目前享受此项政策的老人有4850人。
瓶颈:养老服务局限于低层次的日常生活照料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不再局限于低层次的日常生活照料,逐渐追求更高层次的身心健康养老服务。然而,我市的养老机构依然大多集中供养,服务内容较为单一、低层次,特别是缺乏医疗技术支撑。老年人看病、康复、护理的问题依然突出。
2016年3月30日,我市首家“医养结合”护理院——塘下场桥养老护理院正式授牌开业。该护理院坐落于塘下场桥卫生院内,院内另设医疗康复中心、营养膳食中心、文娱中心等养老配套设施,面向市场提供多功能、全方位、综合化的健康养老医护服务。
“卫生院与护理院合作,实现医养结合无缝对接。”场桥卫生院院长陈海云介绍。该院在老人入住时,都会安排体检,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免费为老人开展健康管理,建立健康档案,并每天安排医生巡诊等。
“老年人怕孤独寂寞,渴望心灵的疏导和沟通。”陈海云说,“我们护理院十分重视人文关怀,护工会经常和老人聊天,记录老人的生日并为其庆生,让老人有如家般的感受。”此外,该护理院依托市红十字医院的医疗资源,加大康复医疗设备投入,加快人才培养步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医养结合需要,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2016年9月,意大利华侨投资1000万元在我市创办百好老年康养中心。该项目由原瑞安百好乳品厂旧厂房改造而来,定位为高端医养结合养老院,将设置250张床位,其中医疗床位达到20%。目前该项目已进入装修阶段,预计2017年完工营业。
但是,“卫生院+养老服务”的模式尚处于摸索阶段,有其不足之处,如收住的老年人需要医疗住院服务时,按照社保规定,不能在原来的养老床位上享受医疗报销政策,一定要转到卫生院的医疗住院床位上才可以。另外,还存在社保监督跟不上、财政补偿机制不到位等问题。
瓶颈如何突破?
创新探索“居家医养”新模式
“医护人员通过手机app软件、便携式智能手环等设备,利用‘互联网+医养结合’,远程诊断、监控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并作出调整指导,使老人不出门也能享受健康的医疗服务……”2016年7月初,在瑞祥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院长林文麟与市医改办有关工作人员在探讨“居家医养”的养老新模式,打算闯出一条健康养老新路子。
市医改办工作人员介绍,在中国传统的落叶归根生活观念影响下,绝大多数老年人“故土难离”,希望在家“养老”。
“但是医疗服务仍是眼下居家养老的薄弱环节。专业的医疗队伍为老人提供医疗服务,能有效解决居家养老看病难的问题。”林文麟说。
2016年7月,瑞祥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在安阳街道红星村老人公寓开展试点。该卫生院派出专业医护人员服务红星村老人,发挥就近服务的优势,此外还开展分级诊疗。
然而医护人员有限,老人却众多,如何有时间有精力实现24小时零阻碍服务呢?这就要利用智慧技术和“互联网+”的形式。据悉,红星村将为该村居家医养的老人引入一键呼叫系统,老人如有不舒服可以按下床头的按钮,驻点医生通过便携式手环随时知道哪家老人需要医疗帮助,并及时开展上门服务、便捷转诊等。
另外,市二医和飞云街道孙桥村也在探索智能医养模式。市二医在孙桥村开设服务站,下步将为该村居家医养的老人提供智能手环、便携式监测系统。老人的监测数据通过无线传输到平台,监测数据和健康档案实行对接。
“这是一种医养结合的新模式,立足于我市老人公寓众多,老人分布相对集中,管理相对方便的现实情况。这种模式通过驻村责任医生线上与线下服务相结合,以及医生签约制度,实现医养结合全覆盖。这也是日后健康养老服务的发展方向。”市医改办工作人员说。
“十三五”健康养老服务业发展
总体思路
大力发展新型养老服务,满足老龄化社会到来带来的巨大养老服务需求,积极发展老年人健康照护服务和社会化养老服务,培育发展银发产业。结合城镇社区和新农村社区建设,加大市养老服务中心、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服务站、城乡社区“星光老年之家”等办公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服务机构,优化养老服务设施布局。
创新养老机构管理体制,鼓励扶持居家养老服务,规范和提高机构养老服务水平,建立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为老年人提供多方面、多层次、多类型的养老服务体系。
利用自然环境优势,大力发展针对富裕阶层老年人的康复疗养、养生保健服务产品,建设养老型社区、度假养老村、生态养老公寓等适合不同层次人群需求的养老设施,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成为朝阳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