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的《2020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分县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共有105个大城市,包括7个超大城市、14个特大城市、14个Ⅰ型大城市以及70个Ⅱ型大城市。
全国范围内共有4座县级市跻身“大城市”行列,江苏昆山、浙江义乌、浙江慈溪、福建晋江上榜Ⅱ型大城市。
哪座县级市最有希望成为第五个跻身“大城市”行列的第五城?那就是我们的瑞安。准确的说,瑞安距离大城市,仅有一步之遥!
按照新版城市规模等级划分标准,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3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Ⅰ型大城市,100万以上3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大城市,50万以上100万以下的城市为中等城市,20万以上50万以下的城市为Ⅰ型小城市,20万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小城市。
只要城区人口规模达到100万(含)以上,即为大城市。虽然瑞安的常住人口仅为152万,人也不算多,但是瑞安城区人口规模较大,这是瑞安有望升级为大城市的一个重要原因!
据悉,2020年瑞安的城区常住人口就到达了97.9万人,距离100万这个标准,仅差2.1万人!(PS:城区人口,不完全等同于市区人口,往往少于市区人口)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只要再等上个几年,那么,瑞安将很有希望与同在浙江的义乌、慈溪一样,跻身“大城市”队列!到那个时候,瑞安就是名正言顺的“Ⅱ型大城市”啦!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温州就是Ⅱ型大城市。
跻身大城市的序列后,一方面随着城区人口数量的增加,城区的资源、配套会更加聚集,就业机会也会增多,市民的平均收入也有可能会增加;另一方面,迈入更大一级城市序列后,随着城市能级的提升,一些发展规划可能也面临相应的调整优化。
另外,由于城市规划很大程度上是以城市经济发展特别是城市人口变动为基础,瑞安成为大城市后,相应会对城市空间改变产生影响。人口的增长、人口规模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对城市的管理服务带来压力和冲击,也会对城市规划、公共服务等提出新的需求,比如教育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交通和通勤的能力等,需要瑞安从小县城变成大城市后具有更大的资源配置和城市管理能力。
从趋势上来看,瑞安跻身大城市似乎是水到渠成的事。但是,瑞安自身还是不能松懈,仍需持之以恒的努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一是全力以赴“抢”人。
据公安部门统计,2022年末瑞安全市户籍人口为125.40万人,人口出生率5.53‰,死亡率5.9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43‰。瑞安的户籍人口已经逐渐开始进入负增长阶段,那么吸引人口流入就显得尤为重要。
放宽落户限制,吸引更多人进来,做强产业支撑体系,用经济实力说话。瑞安要以丰富的就业机会、完善的管理政策、良好的发展预期、稳定有保障的生活吸引外来人口留在瑞安,让这批新瑞安人站稳脚跟后,又带动身边的一批人,让新瑞安人的人口规模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
二、千方百计“留”住人。
近年来,瑞安有不少年轻人去了上海、杭州、温州等一二线城市发展。年轻人是城市发展的活力源泉,瑞安要关注年轻人的稳定就业问题、发展问题、婚姻问题、安家问题,争取把更多的本地年轻人留在瑞安。
另外,对一座城市来说,除了经济实力外是吸引人口流入的主要因素外,就业机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以及城市宜居度、幸福感,也是影响普通人的关键动因。瑞安需要持续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发力,尤其是就业、教育、医疗、住房这四大“民心工程”,不断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
三、热情鼓励“造”人
瑞安本身人口基础庞大,但是2017年之后出生率逐年滑落,这种现象必须要引起重视了。鼓励生育,也是进一步扩大常住人口规模的重要抓手。
对于以上三个问题,瑞安市政府在前段时间发布了关于公开征求《关于人口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相信未来随着这些重磅政策的实施,将会优化瑞安市的人口发展。
四、大力发展GDP。
虽然瑞安的城区常住人口位居了全国县市第五位.但是如果以GDP来衡量,瑞安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排在了30强以外,甚至低于了省内的温岭、诸暨等多个县市,这样的GDP与瑞安的综合实力是不匹配的,瑞安要奋起直追了。
城区人口是反应一座城市吸引、活力和实力的金名片。中央提出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就是要摒弃过去集中发展*城市,转而扩大各个县城的吸引力,引导农村人口就近向城市转移的新思路。在这种大背景下,哪座城市拥有更多的城区人口,谁便能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赢得主动。
当然,衡量城市规模大小,并不能仅仅看城区人口数量,也离不开经济、科技、贸易、教育、交通、医疗等各领域综合实力的角度。瑞安这座待进阶的未来大城市,需要对照排位靠前的县级市学习成功经验,并找到属于自己的定位,因地制宜的发展,全面提升自己的软硬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