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城河是瑞安老城区的“母亲河”,见证了瑞安这座千年古城的沧桑变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城河水质恶化,发黑发臭问题严重,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区域人口密集、第三产业高度发达,污染源点多量大面广。二是河网水系相对独立、封闭,上游来水不足,水体流动性差,河道淤积十分严重。三是区域内环保排污设施建设滞后,截污纳管、雨污分流不到位,加上现有排污排水管道年久失修、破损严重,造成污水渗漏、溢流、直排河道问题突出。
清澈见底、鱼虾嬉戏、河草摇曳的环城河成为瑞安人儿时的记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环城河水质恶化问题,要求整治呼声日渐强烈。
2016年,市委市政府多次专题研究环城河整治工作,科学论证整治方案,借鉴外地治水经验,确立了引水活水美水整治思路。市水利局承接了引水、活水工程的牵头工作,局一把手挂帅,抽调河道所、水利站技术骨干成立专门工作小组,完善设计方案,协助施工招标,协调政策处理,开展技术服务,以“白加黑、五加二”的干劲,攻坚克难,高效率推进各项工作。环保、市政园林、治水办以及属地街道密切协作、全力整治,着力推进清淤、截污等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瑞安老城重现碧水绕城美景,得到广大市民点赞。
一是全力整治潘岱长河。“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针对环城河水系相对封闭,上游来水不足现状,必须引入新水源,让水流动起来。经反复比选,从赵山渡砚下退水闸引水经潘岱长河流入环城河是最好办法。这是环城河调水的关键性工程。潘岱长河原是一条自东向西的引水渠,全长9.2公里,河道宽度3至20米,途经21个村庄。10多年来,潘岱长河河面被盖、河道被侵占,淤积十分严重,水体自流功能基本丧失。通过近半年的努力,完成清淤4.5万方,打通卡口1处长380米,拆除违章建筑1.82万平方米、盖板1.4公里、阻水桥梁8座,改建阻水涵洞32处,生态护岸2.82公里,在较短时间内恢复了潘岱长河河道功能。
二是高效率建成提水泵站。铁路桥江岸一带,潘岱长河与环城河之间无通道,且地势较高,是环城河引水工程的“拦路虎”。设计采用建泵站提水解决。泵站设计规模为2.5立方米/秒,安装3台机组,机房为两层小楼。去年5月泵站开工,边施工边政策处理。施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市水利局、属地街道随时予以解决。仅用了5个月时间,至去年10月份就实现泵站机组试运行。同年12月开始正式生态调水,赵山渡引水工程砚下退水闸24小时持续放水,来自飞云江上游的清水源源不断流入环城河。经测算,大约每3天可给环城河换一次水。
三是清淤截污协同推进。环城河水系大部分河道多年未组织清淤,河道淤积十分严重,枯水期河水发黑发臭。在实施引水工程同时,采取整体设计、分段施工等手段,超常规实施了环城河16条河道清淤。清除的淤泥用管道排放到潘岱鲤鱼沙临时淤泥堆放场,使淤泥得到有效处置,经测算清淤总量近12万方。截污纳管是治污水的基础性工作。在整治过程中,环保部门牵头全面加强对洗车业、洗涤业、小餐饮和沿河工业企业排污的执法监管;市政园林部门负责全面普查区域内排污管道的现状,相继完成瑞安职业中专、瑞安市第二中学、瑞安市万松实验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的雨污分流工作。
环城河整治只有逗号,没有句号,整治工作永远在路上。下一步,水利等有关部门将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是以引水工程倒逼截污纳管的实施,按照“成熟一片、实施一片”的思路,全力加快老城区截污纳管工程建设。二是通过设置水闸等方式实施活水工程,并编制完成美水项目设计方案,使环城河的水全面活起来、美起来。三是全面落实河长制,分段配置河道河长,完善水岸一体化保洁机制,加大沿河巡查和执法监管,严防污水、垃圾入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