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难”,一度让百姓有苦难言。“排队3小时、看病3分钟”、“楼上楼下跑不停、缴费取单汗涔涔”……如何破解老百姓的“看病难”问题?医疗资源均衡化,是关键所在。2016年,市卫计部门紧抓重点工作,坚持深化医疗改革、优化城乡卫生资源配置,一系列医疗惠民措施让群众就医更省心。
[亮点一]
瑞医开启“一院两区”模式 全面提升服务能力与水平
日前,家住安阳街道周家桥小区的项女士步行来到市人民医院瑞祥院区就诊。“离家近,环境又好,以后看病再也不用跑老城区了。”项女士说,以往身体不舒服,要跑到位于老城区的市人民医院万松院区,不仅离家远,而且停车是个难题。自从“家门口”的瑞祥院区开诊后,项女士坦言以后可以“轻轻松松去看病了”。
据了解,市人民医院瑞祥院区经过5年建设,已于2016年11月28日正式启用。瑞祥院区定位为综合性院区,万松老院区有的功能它基本也能覆盖。市人民医院院长卢学勉表示:“瑞祥院区的投运,不仅是人民医院发展历史上的里程碑,更是对全市医疗资源的一次整体优化,能很大程度缓解我市医疗资源总量不足的矛盾,优化我市医疗资源的布局,也为我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打下更好更坚实的基础。”
2016年,我市公立医院改革取得新进展。市人民医院蝉联全国县级医院综合实力第一名,瑞祥分院确定“一院两区”运行模式。为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我市首次出台市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办法,认真谋划公立医院绩效管理,试行公立医院编制备案制管理。继续加强公立医院基药使用和控费工作,所有公立医院纳入到温州药品采购二次议价联合体,做好药品新采购平台上线工作,实现“三流合一”。据统计,2016年全市公立医院门诊均次费用增长2.89%,门诊药品均次费用增长1.31%,住院均次费用、住院药品均次费用呈负增长。积极实行临床路径管理,29个专业、62个病种实行路径管理,入径数达到10992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达100%。
[亮点二]
“双下沉、两提升” 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
“以前去杭州看病,要坐四五个小时的车,再到医院排队挂号,看完病再坐车回来,起码得两三天时间。现在好了,在家门口就可以看省城专家医生。”2016年12月30日上午,得知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精神科专家在市五医坐诊,市民于女士起了个大早去排队挂号。
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双下沉、两提升”工程。2015年下半年,我市积极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和人才双下沉”战略,市人民医院等6家县级公立医院与17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医联体,实现“双下沉”乡镇全覆盖,开放联合病房床位108张,建立专科门诊25个。
继市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达成对口帮扶合作关系之后,2016年9月,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温州市中心医院等省、地级医院也与我市各市级医院、乡镇卫生院达成对口帮扶合作关系,每月派出精神科、超声科等专家前来开展坐诊、查房、授课等工作,将优质资源下沉到基层。我市积极落实县级医院资源下沉,截至2016年,大医院管理骨干和医务人员下基层累计服务达2266个工作日,并援助资金及设备47万元。
市卫计部门认真开展院感管理业务培训,对全市医疗机构院感质控开展专项检查,检查医疗机构279家次。认真完成第四周期共4353名医师定期考核。同时,完成双向转诊信息系统建设,将全市所有市级医院及公立医疗机构接入平台内,实现双向转诊的信息化流程全覆盖。
[亮点三]
公共卫生工作持续增强 惠及广大城乡居民
2016年3月,我市作为浙江省《母子健康手册》首批应用试点地区,正式启动“母子健康手册”工作。据了解,“母子健康手册”在涵盖现有的孕产妇保健册、儿童保健册以及预防接种证相关内容的基础上,还增加了孕前保健的内容,主要服务于准备怀孕的妇女、孕产妇及7岁以下儿童,以备孕夫妻、孕妇、儿童家长自我监测和自我记录为主。
自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卫计部门坚持把《母子健康手册》省试点工作作为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深化计划生育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创新“四化”服务模式(科学化布局、一体化整合、信息化助推、流程化管理),成功打造“半小时”服务圈,做到孕前、产前、产后“全程发放”。截至年底,全市共发放《母子健康手册》7898本,随访7525人,总使用6104本,使用率81.12%,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得到了省卫计委领导的充分肯定。
2016年,我市公共卫生工作持续增强,惠及广大城乡居民。认真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市共建立档案102.92万份,其中对老年人、孕产妇、儿童等七类重点档案核查49032份,管理高血压患者11.1万人,糖尿病患者3.67万人,截至年底,完成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86959人。扎实做好妇幼健康服务,扎实推进“两癌”筛查工作,截至年底,共完成乳腺癌筛查5474例,筛查率124.4%,宫颈癌筛查8643例,筛查率108.04%,住院分娩补助、增补叶酸和预防艾梅乙项目均得到有效落实。认真实施窝沟封闭项目,全市112家小学12515名学生,目前已完成9212人。同时,卫计部门切实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强化重大疾病防控,有效做好瑞安市首例输入性登革热、肺结核以及H7N9禽流感等疫情防控工作。
整合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职能,设置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市疾控中心高分通过温州市规范化疾控机构建设;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市塘下人民医院成功通过温州市规范化卫生应急医院创建初评;市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成为温州市首批母乳喂养基地、市妇幼保健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分别通过温州市儿童中医调理中心和调理室的创建;全年共有8家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卫生监督协管示范点创建,截至2016年底,全市卫生监督协管示范点创成率达到了78.3%,进一步提升卫生监督执法能力。
[亮点四]
“以创促优” 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得到提升
日前,省卫生计生委对陶山镇卫生院创建“国家群众满意卫生院”进行复评,该院以温州第一的成绩被推荐申报“2015-2016年度国家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陶山镇卫生院获评“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只是我市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得到提升的一个缩影。据悉,新一轮医改以来,市卫生计生局按照“保基本、强基础、建机制”的医改原则,通过“双下沉两提升”、医联体建设、基层卫生示范创建等举措,不断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
2016年,卫计系统扎实开展“国家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创建,陶山、湖岭、高楼、马屿4家卫生院通过温州初评和省级复评,推荐上报国家卫生计生委审核命名;莘塍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评全省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温州地区唯一入选单位。认真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陶山、瑞祥、莘塍3家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列入国家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诊疗区(中医馆)服务能力建设项目,目前陶山、莘塍已基本完成建设项目。
同时,积极开展温州中医特色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推荐玉海、湖岭、塘下鲍田3家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温州市中医特色基层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类别医师105人,达到20%比例要求。
同年,我市精心组织基层卫生综合技能竞赛,全市初赛共610人参加考试,参赛率71.5%,参赛人数为历年最多;在10月11日举行的温州市基层卫生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决赛中取得佳绩,获得团体赛第一和3个单项个人第一、1个单项个人第二,有5人代表温州参加省级竞赛,获得团体赛三等奖,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用的目的,有效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
[亮点五]
加大监督执法力度 规范医疗服务市场秩序
“严厉打击黑诊所、黑医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2016年3月,我市在全市范围开展为期100天的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进一步规范我市医疗服务市场秩序,保障医疗安全,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
据了解,此次行动整治重点是打击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开展诊疗活动的“黑诊所”,未取得执业医生资格从事相关诊疗活动的“黑医生”;严厉查处非法鉴定胎儿性别、非法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的行为;严厉查处药品零售企业未经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批准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开展诊疗活动,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行医的违法行为;严厉打击生活美容店非法开展医疗美容服务的违法行为;严厉查处持证医疗机构内的非法行医行为;严厉查处中小学校周边非法行医以及医疗机构超范围开展人工流产、性病治疗等违法行为。本次专项行动以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和乡镇农村集贸市场等非法行医高发区域为重点,进行拉网式排查。对“黑诊所”发现一家,取缔一家,曝光一家;对违法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公示一起。对查处两次以上仍继续无证行医的,要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行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及时移交公安部门追究其刑事责任。
截至2016年底,共依法立案查处各类卫生违法行为171件,共计罚款金额91.06万元,没收违法所得2.9118万元。打击非法行医和“打两非”工作成效明显,查处非法行医40起;大力开展创卫“四小行业”整治活动,共出动卫生监督人员1607人次,监督“四小行业”1919户次,卫生许可证持证率从原来52%提高到96%。
[亮点六]
加强“全面两孩”宣传 做好新“国优”创建工作
“我儿媳妇第一胎生了一个女孩,还能再生一个吗?”“现在国家全面实施两孩政策,你儿媳妇的情况可以再生育一个,但在怀孕前最好做一次全面体检……”在“5·29”计生协会会员活动日来临之际,市计生局与计生协会牵头组织宣传活动,吸引了很多群众前来咨询。
2016年,市卫计部门加强“全面两孩”政策宣传,正确引导舆论方向。做好生育登记服务,实行代办制和预约上门服务。开展网上再生育审批试点工作,申请、核查、初审、复核等审批过程基本实现网络化,办件时间提前率达45%。优化整合卫生计生队伍,各乡镇(街道)设置卫生计生办,与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同做好孕产信息采集、妇幼保健知识宣传等工作。
“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卫计部门专题研究村级计生利益导向村规民约调整衔接问题。出台了《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村规民约修订完善工作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分层次召集瑞安市法律界人士、部分乡镇(街道)计生分管领导、卫生计生办主任,召开座谈会,就其合法性、可行性进行探讨座谈,征求意见,并确定安阳街道为试点单位。
同时,该局全力做好新“国优”创建工作。将创建“新国优”作为适应二孩政策的主载体来研究、部署、落实。注重机构整合、人员整合、职能整合、经费整合,专项安排300万元经费,分批建设乡镇(街道)妇幼保健计生服务站,打造优质服务升级版,抓服务促均衡,抓服务强基础,抓服务创特色。同时,该局深入开展“计生困难家庭幸福促进行动”等系列生育关怀行动,通过“助学、助富、助医、助困”等平台,对254名对象发放补助金74万元;开展生育关怀·爱心助学活动,募集“生育关怀”基金10万元,34名家庭困难学生获助;落实奖励扶助、特别扶助制度,为31名新增特扶对象办理养老保险,为403名奖特扶对象办理人口计生幸福卡,为2642名奖扶对象和198名特扶对象进行资金发放。
2016年,卫计部门牵头开展19场青春健康教育和18场同伴教育活动,1000人接受了培训。启动“新家庭计划”试点项目,开展青少年青春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讲座培训、心肺复苏专题讲座培训及演习、运动康复活动等各类活动。
[亮点七]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卫生服务基础不断夯实
2016年,我市启动第三轮“名医生、名护士、名院长”评选活动。通过评选活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和激励广大卫生计生系统干部职工爱岗敬业、奋发有为、昂扬向上,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发展医疗事业,人才培养是关键。2016年,市卫计部门完成新招录用卫生技术人员389名,引进研究生23名、博士生1名,培养高级职称卫生技术人员83名,并积极做好人才定向培养工作,全年委托培养25名,32名委培毕业生充实到基层卫生院。
全市卫生信息化建设进展顺利。扎实推进诊疗数据共享项目,推行“每日一上传”、“每月一质控”制度,从源头把控数据上传总量,提高数据上传质量。目前,已完成全市医疗机构的诊疗、住院、体检、手术、运营、健康档案等13个数据集的上传工作,顺利完成卫生信息数据共享考核任务。
卫生行政审批服务提速提效。简化《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有效期延续程序,办理时限由原来的20个工作日缩短至5个工作日。在全省首创推进护士注册联动审批工作,极大方便了护士网上注册。截至2016年底,共受理行政许可事项2998件,办结2975件。
[后记]
2016年,我市医疗卫生事业硕果累累。我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全市医疗卫生事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极大地改善了群众就医环境和医疗条件,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2017年,市卫计部门将继续深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加强医疗机构内涵建设、加强公共卫生工作、不断提升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水平、推进医疗卫生基础建设、全力推进卫生计生行政执法工作、开展卫生计生考绩考核、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强化卫生计生队伍建设等,让优质的公共卫生服务惠及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