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客气地说,破产审判的温州模式让温州企业家跑路、跳楼的问题,得到了根本遏制,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社会价值。”3月19日上午,市法院院长鞠海亭在跨国司法研讨会上一语惊人。
3月18至19日,由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国际破产协会、世界银行组织联合举办的跨国司法研讨会在澳大利亚举行,浙江省高院民二庭庭长章恒筑和我市法院院长鞠海亭代表中国法院与会。会上,鞠海亭作了关于破产审判的“温州模式”的发言,瑞安司法实践好故事名扬国际司法界。
老板跳楼、跑路“牵出”破产审判
鞠海亭带来的破产审判“温州模式”的故事,要从2011年讲起。当年,温州爆发局部金融风波,部分企业受担保链风险影响而破产,一些债权人非法逼债,导致企业家跳楼、跑路现象频频发生。
和其他地区不同,温州地区绝大多数是民营企业,一些企业财务制度不完善,股东个人财产和企业财产混淆现象严重,破产案件需要协调解决的事情繁多。2012年前,温州经常三五年都办不了一个破产案件,温州中院一个破产案件曾经办了14年还没有结案。
“企业家为什么跑路,是因为非法逼债,没办法在社会上生存。”时任温州中院民二庭庭长的鞠海亭认为,当时温州地区有1000多家企业资不抵债,如不解决这个问题,将造成一定程度的社会恐慌。
必须大刀阔斧地推进破产审判。破产审判的功能,是一旦进入破产,企业的财产由法院指定的管理人掌控,并根据债权比例依法分配,以保障债权人和债务人双方的利益。
2013年,温州率全国之先大力推进破产审判。鞠海亭说:“我们打出公益广告,‘与其跑路跳楼,不如申请破产保护’,以此宣传破产理念。”
破产审判“温州模式”的创新之举
信心比黄金还重要。为了鼓舞士气,鞠海亭身先士卒,带头办理具有300多年历史、前后三任董事长均判刑的医药企业破产重组案件。案件办了一年,他边学边干,从中摸索出许多经验,实现“简单破产案件3个月办结,复杂的6个月内办结”,加快了破产案件的审结步伐。
“如何在法律框架内提高破产案件的审理效率,具体的步骤有哪些?”外国专家对瑞安破产审判快速解决机制很感兴趣,刨根问底。
“我们主要采取了两个机制,一是尽量把多个事情放在一起做;二是依托债权人会议决定,债权人会议授权债权人委员会或管理人部分职责,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程序要求。”
紧接着,鞠海亭在研讨会上公布令人吃惊的数字:2013年至2016年,温州两级法院共受理破产案件912件,审结662件,化解不良资产过百亿元,占了全省半壁江山。
2015年7月,鞠海亭被任命为瑞安市人民法院院长,他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大力推进市法院破产审判工作。
市法院在鞠海亭的带领下,实现了破产案件常态化审理。同时,他大力推进执转破工作,对已经严重资不抵债的被执行企业,通过转破产程序,强制退出市场,盘活长期占有的闲置资产,实现腾笼换鸟。
2016年,市法院全年共收破产类案件195件,裁定受理101件。当年共移送执行转破产案件34件,涉及执行案件516件,涉执行标的14.05亿元。据统计,市法院是全国唯一年度破产案件受理数超百件的基层法院。
破产审判成为打击企业逃废债的有力工具。我市通过破产审判,从刑事和民事两方面依法打击逃废债。“股东侵占企业财产或转移资产,一旦查出,就可以判刑事责任。”鞠海亭说,股东将个人财产与公司财产混同,或者公司大量资金去向不明的,在法院裁定终结破产程序后,债权人可以依法起诉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要求其承担清偿责任。
2014年,市法院作出打击破产企业逃废债行为的首例刑事判决,有效震慑了企图通过破产程序逃废债务的人员。近年来,市法院先后将18家涉嫌逃废债企业的22名企业负责人或相关人员移送公安机关侦查,这让广大人民群众得知,逃废债具有严重的法律后果,将面临坐牢的风险。此举使得“企业家跑路”后的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得到一定的恢复。
同时,地方党委、政府大力支持,帮助法院解决了破产审判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以无产可破管理人报酬为例,市政府设立了每年100万元的破产审判专项资金,用于支付管理人的报酬,并出台相关规定,提高管理人履职积极性。
又如,破产企业的车辆因有违章,无法过户;破产案件已了结,企业却无法销户;企业清偿债务后,如何恢复信誉……一系列问题需要机制创新才能解决。
我市通过府院联席会议,多个部门达成统一机制。如违章车辆过户问题,通过协调,车管所凭法院的裁定书直接过户。此外,通过专业审计、资金流向追查等方式寻获企业违法违规线索。又如,市法院与市人行、金融办联合出台相关办法,建立首个覆盖辖区全部银行的资金去向统一追查机制,解决了以往逐家查询资金的繁琐和金融机构敷衍查询的弊端。
为加速破产资产处置,我市还将司法网拍模式引入破产程序,司法网拍“零佣金”、公开透明。这样一来,破产财产处置效率和溢价率提高了,破产债权清偿率也水涨船高。2016年,我市全年共拍卖成交厂房、土地、机器设备等共55宗,盘活闲置资产价值3.47亿元。
几年来,整个温州地区处理了900多件破产案件,占浙江省案件的半壁江山,而我市的破产案件占温州的1/4。
让破产审判成为企业家的保护伞
我市通过执行程序转化为破产程序,通过破产程序打击逃废债,树立市场信用,加快破产企业财产的处置。
“以前,对面临破产的债务人来说,他的多项债务,肯定会根据亲疏关系清偿,一些人担心债务人不清偿,就会非法逼债。”鞠海亭说,破产审判推行后,法院掌握了企业资产,监督管理人公平公正地处置企业资产,对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一种保护。债权人不必去逼债,债务人不用担心人身安全。
破产审判的“温州模式”起到的社会效益非常大,解决了企业家生命安危的问题。
“企业家不跑路,不跳楼了。”研讨会上,鞠海亭话声刚落,各国专家学者纷纷鼓掌赞许。
破产审判的“温州模式”,在快速处置机制和打击逃废债方面,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致认可。“我们摸索出经验,也发现一些新问题,亟需向成熟法制国家学习经验。”鞠海亭说:“接下来,我们要继续推进破产审判工作,让企业家尊法守法,让破产审判真正成为企业家的保护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