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市经信局获悉,2016年我市省级工业新产品通过鉴定达437项,创历史新高,在温州地区新产品通过鉴定的数量位居第一。这也反映了我市企业越来越重视科技创新,注重新产品的开发。
多家企业多个新产品通过鉴定华峰数量最多
据市经信局技术进步科工作人员介绍,新产品主要涉及汽摩配、机械以及新材料等行业。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参加鉴定的企业有多个新产品通过鉴定,如市亚尔门窗五金有限公司的滑块式门窗启闭合页、通道门传动锁闭器、高精度长寿命内平开用下悬五金系统等3个产品通过鉴定;海尚集团有限公司的冲压三次元机械手、冲压用四轴机器人等2个产品通过鉴定;浙江通力重型齿轮股份有限公司的TKA188螺旋锥齿轮减速机研发、TLB4HH直角轴硬齿面减速机的研发等2个产品通过鉴定。
多年来,“海尚”以核心技术为中心的前提下,一直致力于产品研发创新,产品远销北美、欧洲、东欧、南美、中东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
“海尚”的冲压用四轴机器人历时一年研发完成,先后克服了机器人多轴驱动控制装置、机械误差补偿方法、机械臂的归零方法等技术难题,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加工精度高、生产效率高等优点,主要应用于各类冲压生产线中,投放市场达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520万元。
华峰集团在新产品开发上首屈一指,去年该企业工业新产品通过鉴定数量达14个,属于数量最多的企业。其中浙江华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抗紫外氨纶纤维于2015年开始立项研发,于去年5月研发结束。目前已经完成投资,进入批量生产阶段。
据介绍,该产品具有优异的抗紫外性能,可提高氨纶在紫外光照下耐黄变老化性能,并可改善氨纶在存放较长时间的情况下容易发生紫外老化断丝等问题。新产品可用于经编、圆机、棉包等多个领域,它成功试制与推广,不仅丰富了国产差异化氨纶的种类,提升产品综合性能,而且亦推动了我国氨纶产业的发展与前进。
立项后可申请鉴定引导实现新产品产业化
据介绍,列入省级工业新产品新技术开发指导计划的项目产业化后,可申请省级工业新产品新技术鉴定。鉴定工作主要由市经信局组织专家组鉴定,以及科技系统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鉴定,企业需要提交一系列技术文件比如新产品开发项目确认书、投产条件报告、用户使用报告、自主知识产权实施情况报告、污染物排放和能耗达标承诺书等。
市经信局技术进步科工作人员表示,新产品鉴定的主要内容包含审查产品图样、工艺等技术文件是否完整、正确、统一,是否贯彻现行有关标准和技术法规,对其能否指导生产做出结论;审查产品的结构设计、功能和技术性能指标是否符合计划项目和产品标准的要求;并对产品的新颖性、技术水平和质量状况做出评定;对产品的实用价值、市场前景及经济和社会效益做出分析评估等。据悉,工业新产品认定有效期为2年或3年,获得认定的每个新产品可获我市资金奖励2万元。
近年来,我市为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尽快实现新产品新技术的产业化,一直把省级工业新产品的备案鉴定作为企业新产品研发成果产业化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2016年我市省级工业新产品通过鉴定达437项,较去年345个项目再增加92个,创历史新高,在温州地区新产品通过鉴定的数量位居第一。其中1—11月完成规上企业工业新产品产值225.97亿元,同比增长15.97%,新产品产值率为26.35%。